918博天堂·(中国)人生就是搏!

北京918博天堂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教育 >>科普文章

健康教育

科普文章

科普 | “这不是我想要的路”——海外名校女大学生抑郁症案例

字号: + - 14

  初识患者

  初次见面,患者扑闪着大眼睛微笑,脸圆圆的,长而翘起的睫毛有些迷人。她盯着治疗师看,问能不能把脚放在沙发上,得到允许后随即盘起腿,把整个身体窝在沙发里,抬头望着治疗师,加上可爱的衣着打扮,显得有些俏皮,给人感觉比实际年龄更小。这样的初印象,很难让人和悲观厌世、绝望想自杀的抑郁症患者立即联系起来。

  治疗师问到患者因何而来,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时,患者状态逐渐低沉。当治疗师与其逐渐建立信任关系,并与之共情时,患者开始哭泣不止,变得眼神无光,说自己平时都会装出很阳光的样子给外人看,心里很累,实际大部分时间都感到自卑、绝望、无意义。经详细了解,患者说自己从小独立、成绩优异,大一出国进入世界顶尖名校,随后开始逐渐感到学习压力大,社交困难,孤独无依,经常无原因出现情绪低落,时常想哭,少语懒动,对什么都没兴趣,注意力不集中,入睡困难,越来越自卑,感觉自己不如别人,无法上学,因此在大二办理休学。随后间断上学,出国返校一段时间,再回国休养、治疗。期间患者不断更换男友,又主动提出分手,多次因情感问题和学业压力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,时常绝望想自杀,无具体计划。本次住院是因为一月后即将大三开学,面临返校,但患者缺乏返校动力,难以面对极大压力,希望调整状态正常上学,也希望自己能好起来让妈妈放心。

微信图片_20241203191033.jpg

  治疗师在家属沟通中了解到,患者父母关系差,患者大一出国后父母离婚。患者从小主要由妈妈抚养,患者妈妈性格要强,企业高管,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工作,同时一个人抚养患者,对患者的独立性和学习成绩要求都很高,且控制性高,很早就对患者进行了清晰的人生规划,从小让患者自己处理和应对各种事务(住院也是患者一个人办理)。妈妈一直希望患者毕业以后成为海外商界精英,完成自己未尽的理想,对于患者为什么情绪不好难以理解。患者爸爸常年在另一城市打拼,父女一年只能见面几次。此外,爸爸也患有抑郁症,比妈妈更理解患者现在的状态。

  治疗过程

  1. 评估及治疗方案

  入院后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系统的精神检查,并完善了相关的辅助检查和心理测查,结合病史,最终确诊为:复发性抑郁障碍。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。针对该患者的个性化情况,选择的治疗方案为:系统抗抑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,考虑患者目前为学生,改善抑郁情绪的关键,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也是重中之重,因此药物治疗选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足量足疗程治疗。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,我们对其进行了“一对一”的心理治疗。

微信图片_20241203191036.jpg

  2.心理治疗过程

  住院第1周(1-2次):心理治疗主要进行信息收集、建立关系,并完成初次家属沟通,了解患者成长及家庭背景。治疗师与患者共同确定住院期间的治疗目标是调整抑郁情绪状态,恢复对未来生活的动力和希望。

  住院第2周(3-4次):患者主要倾诉具体的压力和委屈,从在校建立人际关系的困难,到维持亲密关系的不安,再到患者和妈妈亲密且冲突的关系,患者对内心的矛盾、冲突、无助、不安有了更充分的表达。治疗师在倾听中不断给予内容和情感反馈,并从依恋理论视角,与患者一起寻找人际关系困难的原因,帮助患者自我理解。患者还表达出从小被迫“独立”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关系的不安,对妈妈阴晴不定的态度及过高的期望、过少的心理关怀表达不解与愤怒。治疗师与患者也讨论了爸妈在其出国后离婚对带来的影响,并重新做了诠释和理解,帮助患者对失去完整家庭的心结进行了哀悼。患者诉第一次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
  住院第3周(5-6次)治疗师与患者讨论学业压力,发现其学业困难的根源并非课程难度太大这一单一因素,更多的是因为患者内心对妈妈的高控制感到抗拒,并对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无法表达伤心和愤怒,患者觉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独立,实际上一直渴望挣脱妈妈的捆绑,过自己想过的人生。患者一直存在却不敢去想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幼师,而非商界精英,所以没有动力去克服目前学业中的困难,也没有勇气做出任何改变。一直以来,患者的自主性发展受到限制,是导致其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患者自以为很想好起来,让妈妈放心,让自己完成学业,实际上她的潜意识中可能并不那么想好,不愿做一个“工具人”。

  住院第2-3周期间,治疗师多次与患者父母沟通,一方面与患者父母充分共情,理解父母的难处,另一方面帮助患者父母了解到家庭中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建议。患者父母均有较明显的改变,爸爸开始更频繁地关心患者,并承诺患者出院时会去接她,不会让她孤零零地回家。妈妈也主动表示可以接受患者有自己的人生选择,愿意支持患者的任何决定,并尽其所能为患者提供支持。考虑到患者实际上已经成年,父母也愿意尝试一方面给予患者情感上的补偿,另一方面从患者人生的决策者退到支持者、引导者的位置。

  第4周(7-8次):治疗师从资源取向帮助患者看到家庭中对其有支持的一面,并帮助患者站在父母的位置及更多的视角理解当前的情况,患者从最初的压抑表达到大哭、埋怨,再到此刻混杂着委屈和爱地流泪,患者表示对父母的改变很感动,也和妈妈商量会先完成本科学业,读研时再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,感觉未来有了希望,也对父母离婚表示理解,认为现在仍然能感受到爸妈对她的爱,不怕失去。治疗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人际关系表现给予反馈,帮助患者建立自信,并真诚地欣赏其成长中独自克服困难的力量,鼓励患者带着爱和力量更好地去过未来的生活。

  治疗效果

  第1周,基于患者本身存在人际关系不信任,建立关系困难的问题,此时最关键的就是治疗师要与患者建立起信任、理解,可以继续深入的治疗关系,并且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。

  第2-3周,在有深度的共情中帮助患者充分表达,并在其耐受范围内进行潜意识提问,帮助患者理解当前抑郁情绪和不能上学的根本原因,在这个过程中,患者学习和体验表达真实感受,这是走向自我理解的重要一步。同时父母的理解和改变对患者的下一步改变非常重要。

  第4周,患者开始有了修正性的情感体验,感受到爱的持续存在,并能够从更积极,更有力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家人,对独立走向更远的未来有了信心,复学动力恢复。

微信图片_20241203191038.jpg

 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

  1. 严格遵医嘱服药、复诊,有任何不适及时寻找当地医疗机构的帮助。

  2. 保持健康作息和生活习惯。

  3. 对疾病的发展和好转有客观预期,如果再次出现情绪非常低落的情况,相信这是一个螺旋前进的过程,不要轻易否认之前的好转,也不要对自己或治疗失去信心。

  文章转自《心理与健康》杂志(文章作者:杨晓婕、霍平欣)

  图片来自网络

微信图片_20241203191041.jpg

杨晓婕

主治医师

中级心理治疗师

  擅长:重性精神疾病、焦虑障碍、抑郁症、强迫症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。

友情链接: